“雨过天青—宋雨桂艺术大展”2021年7月23日在广东美术馆隆重开幕。本次展览由中央文史研究馆、中国美术家协会、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辽宁省美术家协会、沈阳博物院、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、沈阳市宋雨桂艺术馆共同主办,本次展览为“宋雨桂艺术大展”系列之“广东站展”,由中央美术学院赵力教授担任策展人。
△广东美术馆
宋雨桂(1940-2017)是20世纪以来中国画坛上的一位艺术大家。他生于山东,长于东北,既有侠肝义胆的气度,又有纵横四溢的才情。宋雨桂的艺术启蒙自母亲,又得益于民间绘画的基因,由此奠定了生动活泼,亲近自然的艺术底色。鲁迅美术学院的版画系的训练为宋雨桂日后的水墨艺术创作——尤其是大型创作,打下了坚实基础。跨媒介的学习经历,也促使宋雨桂更重视画面的层次、肌理和创作的过程。他的水墨画博采众长又能融会贯通,技巧精湛而又变幻莫测。他的山水画借山水景致,得山水气势,立不凡意境;他的花卉与山水意境相通,倚仗笔墨意态,擅于精心布局,色墨相融,自成一派,形成了独有的宋氏风貌,为当代中国画创作提供了独特范式。
宋雨桂(1940-2017)是20世纪以来中国画坛上的一位艺术大家。他生于山东,长于东北,既有侠肝义胆的气度,又有纵横四溢的才情。宋雨桂的艺术启蒙自母亲,又得益于民间绘画的基因,由此奠定了生动活泼,亲近自然的艺术底色。鲁迅美术学院的版画系的训练为宋雨桂日后的水墨艺术创作——尤其是大型创作,打下了坚实基础。跨媒介的学习经历,也促使宋雨桂更重视画面的层次、肌理和创作的过程。他的水墨画博采众长又能融会贯通,技巧精湛而又变幻莫测。他的山水画借山水景致,得山水气势,立不凡意境;他的花卉与山水意境相通,倚仗笔墨意态,擅于精心布局,色墨相融,自成一派,形成了独有的宋氏风貌,为当代中国画创作提供了独特范式。
△开幕式现场
△辽宁省文联党组成员、副主席胡崇炜致辞
△沈阳市宋雨桂艺术馆馆长宋十里致辞
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、本次展览策展人赵力致辞
在宋雨桂的艺术生涯中,山水、花卉的创作可谓齐头并进、相互激荡。宋雨桂常说,题材只是笔墨的载体,画作之精髓在于落笔之墨和艺术之思。而目前有关宋雨桂的研究重点仍在山水画上,对其花卉创作极少侧重,确是个案研究中亟需补缺的部分。本次展览将侧重于宋雨桂的花卉作品,集中呈现宋雨桂在水墨艺术上的不懈探索和非凡成就。
在宋雨桂的艺术生涯中,山水、花卉的创作可谓齐头并进、相互激荡。宋雨桂常说,题材只是笔墨的载体,画作之精髓在于落笔之墨和艺术之思。而目前有关宋雨桂的研究重点仍在山水画上,对其花卉创作极少侧重,确是个案研究中亟需补缺的部分。本次展览将侧重于宋雨桂的花卉作品,集中呈现宋雨桂在水墨艺术上的不懈探索和非凡成就。
△开幕式合影
△展览现场
△展览现场
△展览现场
△展览现场
△展览现场
展览分为“大美幽观”“与花结友”“心与山通”“情在江山”四个板块,重在剖析宋雨桂作品之美学内核。“大美幽观”,呈现最具特色的墨荷作品,是宋雨桂对水墨创作弃旧迎新、变法探索的重要体现;“与花结友”,可见艺术家在技法、风格上的尝试体悟,以及中西文化传统的碰撞和交融;“心与山通”,是宋雨桂对乡水湿地的真情实感,也是拓展创作的自我定义与自我阐发;“情在江山”,是对造化风物的汲取提炼,将花卉植物化入山水自然,探真求源。
展览分为“大美幽观”“与花结友”“心与山通”“情在江山”四个板块,重在剖析宋雨桂作品之美学内核。“大美幽观”,呈现最具特色的墨荷作品,是宋雨桂对水墨创作弃旧迎新、变法探索的重要体现;“与花结友”,可见艺术家在技法、风格上的尝试体悟,以及中西文化传统的碰撞和交融;“心与山通”,是宋雨桂对乡水湿地的真情实感,也是拓展创作的自我定义与自我阐发;“情在江山”,是对造化风物的汲取提炼,将花卉植物化入山水自然,探真求源。
△对谈会现场
本次展览亦重在展现宋雨桂的水墨精神,以激发社会共鸣。在中国走入新时代的崭新阶段,倡扬传统、立足当下、面向未来,是每一位中国艺术家必须面对的责任与使命。因此,宋雨桂艺术大展,不仅是对艺术家个案的积极研究与立体呈现,更是回望先辈之路,激励当代前行的启迪。
本次展览亦重在展现宋雨桂的水墨精神,以激发社会共鸣。在中国走入新时代的崭新阶段,倡扬传统、立足当下、面向未来,是每一位中国艺术家必须面对的责任与使命。因此,宋雨桂艺术大展,不仅是对艺术家个案的积极研究与立体呈现,更是回望先辈之路,激励当代前行的启迪。
展览信息
开幕时间:2021年7月23日 上午10:00
展览时间:2021年7月23日-- 8月8日
策展人:赵力
主办:中央文史研究馆、中国美术家协会
联合主办:广东美术馆、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辽宁省美术家协会、沈阳博物院、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、沈阳市宋雨桂艺术馆
承办:中策艺术 (Z ART)
鬼斧神工宋雨桂
文 | 郑靖山
从吴道子称画圣始,后者或曰仙,或曰怪,或曰癫,或曰痴。数时读代,逢百几十年,总有几个代表人物,叱咤风云,继往开来,堆起一座座高峰,站起一个个巨匠伟人。
宋雨桂好调侃,自谓雨鬼。这个鬼字,却不是倒霉鬼、游魂野鬼的鬼,倒是明明白白挟着一种鬼斧神工、鬼马精灵、儇利鬼才的“鬼”气,一下子甩开“某某家”、“某某大师”之俗谓,冲入画史上圣人、神仙、鬼怪的境界。
这很好。要不然,“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”那句话可白说了。
宋雨桂确能如是谓。
文 | 郑靖山
从吴道子称画圣始,后者或曰仙,或曰怪,或曰癫,或曰痴。数时读代,逢百几十年,总有几个代表人物,叱咤风云,继往开来,堆起一座座高峰,站起一个个巨匠伟人。
宋雨桂好调侃,自谓雨鬼。这个鬼字,却不是倒霉鬼、游魂野鬼的鬼,倒是明明白白挟着一种鬼斧神工、鬼马精灵、儇利鬼才的“鬼”气,一下子甩开“某某家”、“某某大师”之俗谓,冲入画史上圣人、神仙、鬼怪的境界。
这很好。要不然,“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”那句话可白说了。
宋雨桂确能如是谓。
夜思旷野无人迹 2013年 52.3×45cm 纸本水墨设色
《长江明珠图》局部 宋雨桂/冯大中 285×1410cm 纸本设色 1986年
看宋雨桂的画,可以一下子忘却当今画坛喋喋不休的争论,可以忘却“穷途末路”论的呻吟、中西结合派的呐喊、实验水墨者的纷扰。你只需静静地看,慢慢地想,舒舒服服地享受,便能领略中国画令人神往的精妙,便能理解诸大家为什么舍得用登峰造极的话语来评价宋雨桂,便能感受为什么宋雨桂的画不管在新加坡、在日本、在北京、在广州,每到一处总能引起轰动的机杼了。展开在你面前的是“晶荧龙宫献,错落鬼斧镌”(吴莱《大食瓶》)的世界,更是雄秀奇拙共冶一炉的天地。山是那样高远奇朴,水是那样秀润隽永,林木成为山之魂、水之歌、原野之精灵,一花一草都如天籁中抖动的音节,仿佛自九天洒落,点点在怀。墨色是那样沉厚,笔触却如此轻松;画面是那样饱满,意境却如此空灵;空间是那样透彻,焦点却如此清晰;明明是长锋细笔,铸出的却如此磅礴大气,滔滔不绝,真如有天助,曰:大气天成。
乡水篇系列之十 95×105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0年
风雨归舟 1985年 136.5×68cm 纸本水墨
剩塔图 2010年 61.5×167.5cm 纸本水墨
雾霭 2001年 69.5×135cm 纸本水墨设色
水墨之三 2000年 45×68.5cm 纸本水墨
灵光 1991年 109.5×94.5 纸本水墨
在水一方 2002年 40.5×31.5cm 纸本水墨设色
霜露图 2006年 45×53cm 纸本水墨设色
笔墨功底与光影造型、挥洒灵动与模拟写实是最难统一的,很多画家之所以给人感觉老是“半拉子”,如建筑房地产业的烂尾楼,往往在于要不笔墨功底、造型功底未臻深厚,就急于求成,太早挥洒写意;要不就是打好了功底人也老了,精神也疲了,灵逸之气无从而来,想挥洒也不行了,想大气也大不起来了,只能限于手头功夫。宋雨桂之可贵之处正在于他把功底打牢打实打厚之时,他还处于青壮年,还是个头脑灵活、接受力强、十分灵透的人物。如今虽已年过花甲,却活得像个老顽童,交友、策划、喝酒、放言无所顾忌,挥笔、泼墨、行文、鸿篇巨制一气呵成,兴致到处,灵动与凝重并存,雄拙与奇秀同在,大气与精细相融,小不及尺,大则盈丈,总能小中见大、大中见小,令人信服,令人眼红。
常常闻忧国忧民者对国画之前途长吁短叹,我想请他们多看看宋雨桂的画可也。中国画不是没有缺点,最不如西洋画的不在作画的工具,不在论画的理法,不在画者的才智,而是文化上深刻的“孤独”现象。这种“孤独”的表现形式是非得推出一种画风为至高无上者。就如帝王之尊贵、无类、唯孤,其深层次意味是一种寄望于权威的惰性、奴性。这导致中国美术史的畸形,使很多丹青妙手无缘青史,如今让我们惊艳的敦煌壁画,作者是谁至今在画史上无法寻求。事实上,水墨画也好,文人画也好,画工画匠的工笔画也好,都是艺术存在,萝卜白菜,环肥燕瘦,何必独此一家?在这一层面上,宋雨桂的画直接回答了我们的多年之惑,他的画就是美的享受,他的画就是集艺术的各种手段去表达人类的理念、自然的美感、作者的情欲、观者的需求、时代的亮点,这就够了,这就已经具备千秋万古的条件了。君不见,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、范宽的《溪山行旅图》在哪一个朝代能被否定掉呢?
宋雨桂是一个深谙社会文化底蕴的巨匠,他深知现代人的眼中最缺乏什么、什么太多、什么太杂。其作品的穿透力是惊人的,其抓住读者心眼的力量是可怕的,他能在一幅作品中集其浑身解数、极尽艺术涵质,在一种总策划、大工程、大集成中产生一种灵气逼人的场感和磁力,在与读者擦肩而过的瞬间抓住你的每一个触觉。他的画每到一地能引起轰动一点也不奇怪,就如美国的NBA篮球赛、巴西的足球艺术、迪斯尼的卡通乐园、好莱坞的大片之类能引起轰动一点也不奇怪一样道理,须知这类轰动没有集文化、实力、技艺、灵动于同体同时同感的话是不可能的,艺术之不可重复即在于此。
宋雨柱在向画坛发出一个信号,艺术的成就不是靠“墨戏”得来的,也不是靠捷径得来的,更不是靠懒情与鲁莽得来的。艺术像一位顽皮而又信守初衷的时间老人,总是把成功的果子交给天才加勤奋的人。
艺术的价值是历史的,也是社会的,更是国际的,一时一地的孤芳自赏于事无益。宋雨桂对画坛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作品,还在于他能把握社会、把握市场,从而也就把握了历史。新加坡的轰动,拍卖会上的天价,各展览会上的得意,他为我们大家找回了“国画”名副其实的感觉,找回了笔墨诸君的尊荣,找回了社会上人们对民族艺术的信心。这一贡献的意义恐怕比其艺术创作本身来得更深远些。
宋雨桂的精神境界令我折服,所谓“丹青难写是精神”。在画之外,雨桂既是一个健谈的益友,又是一个真情的倾听者;既是一个视自己作品如生命的“守才奴”,又是一个热情奔放、重予少取的血性汉子;从建画家村到捐画捐书捐款;从与岭南画家林墉、林丰俗、方土的推心置腹的畅谈到酒桌上豪情盖天的高谈阔论,他给人的感觉是真诚、豪迈、灵气、翰逸、超然,这给人一种信心,一种期待,期待着这位时代骄子的下一次精彩。从他近二十年来的笔墨的变化,我们可以感觉到,新的精彩并不遥远。
原文收录于《精细品鉴》,郑靖山著,花城出版社。
宋雨桂(1940-2017),1940年出生于山东省临邑县,自幼随母习画。1960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预科。1961年至1967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。毕业后入伍,任部队文化干事。1974年转业任辽宁省文艺创作办公室摄影、美术、书法三组负责人。1979年调入辽宁画院任专职创作员。后历任中央文史馆馆员、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部委员、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、民革中央画院院长、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主席、辽宁省文联副主席、辽宁省美术馆馆长、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院长。多幅作品被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、私人藏家收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