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同学关则驹
李金明
我与关则驹都是十五六岁时进入广州美院附中,又一齐升上学院油画系。十年寒窗共苦乐,情如手足,至今难忘。我历来佩服则驹的天赋与勤奋,仰慕他的人品。虽然我们年龄相仿,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偶像和兄长。附中至今,情怀依旧。
《初秋的白桦树》 76cm×101.5cm 1998 年
附中毕业时,则驹送我两幅他的作品,一幅是木刻,是他初中母校广州市第三中学旁圣心教堂的风景;另一幅水彩写生,是同学唐国华的肖像。那时代画纸奇缺,他就画在半张旧作的背面。五十多年,几次搬家,我都小心保管,珍藏至今。
则驹的性格率真而奔放,极富幽默感。自己身材不高,却喜欢与同学比拼胳膊的肌肉以显示自己的强大和为大家逗乐。在那个经济困难的年代,他光着脚到处跑,乐天而不拘小节。有一次他的裤筒破了一个大洞,露出了大腿,他随意找一块烙黄色的布片,在湖蓝色的裤腿上缝上一大片补丁,依然光着脚在校内校外四处跑。有人嘀咕“这人怎么了?”他听到也不恼,还嘻笑说:“黄色对蓝色,色彩互补啊!”然后边走边唱。
他爱唱歌,我们听得最熟的是“西波涅”,“我的太阳”。
《胭脂水》 130cm×97cm 2006 年(2014 年版)
则驹有粗有细。他对学习很细心,专业好又是班长,同学们都盯着他看。就连他的调色板也让我记到如今:他的颜色排列很有学问,左边挤的是冷色,从浅至深到左上角是黑色。上边是暖色从深至浅到右上角是白色。每次画完油画,笔头即刻洗净,用报纸裹好搁到阴凉处,调色板也即时抹得比谁都光亮洁净。后来,我们大家都学他。
《彩排间歇》 76cm×101.5cm 1996 年
我们喜欢抄出他的素描速写来看。那线条变化多端,调子深浅变化丰富洗练,大家喝彩其风格就像绘画大师门采尔!问他是怎么弄的?他说:“很简单,你看——”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两支笔,一支碳素铅笔,一支他称之为“纸笔”。“纸笔”?我们听都没听过!原来这是他自己发明的,用来擦明暗用。他当场示范,还用一张纸搓卷给大家看,教会我们自制纸笔。此后,全班同学每人都拥有几支纸笔,画速写又多了一板斧。
则驹是个刚毅自信永不言败的人。他的口头禅“出水才看两腿泥”,也成了很多同学的口头禅。当他画的过程遇到难题或未如往日“快手”而被质疑,他就会念起这句话来鼓励自己,意思是不要过早论成败,等他做完最后的努力,等到画完再见分晓。因此他是班里的“常胜将军”。
《可可园中的归侨姑娘》 110cm×80cm 1982 年
不论在野外写生还是在课堂习画,总有一帮同学跟着他,要坐在他旁边。跟着关则驹,总会有收获。因为他专业好又不自私。
到如今,他仍如那时的真诚无私:他已成为大画家,不时有传媒来访,有藏家或画廊来购画,有出版社来组稿,他不会把这些“资源”藏着,而是把同学推荐给出版社,介绍给藏家,与画廊牵线。他有心,有情义。我也曾受益其中。
《外婆的杨桃园》(2) 96.5cm×132cm 2012 年
一九六三年,油画系又迎来一次创作实习。这一回要求我们拿出完整的作品,并由尹国良老师带领到广州铁路局机务段体验生活。许多同学都取材于厂房里,机车上。则驹却跟随铁路沿线北上,又回到我们第一次创作练习的北林区,那个曾经令他陶醉的深山老林。
《跳花节》 陈仁寿寄来 2019 年
那山林的美依然如故,但一如既往的交通不便,生活清苦,文化稀缺,使则驹注目到教育的重要。而山区教师敬业的形象激发了他的灵感。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,他创作了油画《山村女教师》。他以粤北山区为背景,刻画了一位刚下列车的美丽女教师,身上洒满阳光,两手提着从城里带回的给她的学生们的书和文体用具,穿过草丛,踏着山路,正要走向远处的山村。看来,她还要走很远的路。
这幅作品是则驹生命激情的一次迸发,他亲历了美与艰苦的交织,虽然还是学院三年级学生,但他已在画中由衷地表达了对边远山区的人文关怀。他的这幅《山村女教师》获得很大成功,入选当年的全国油画展,被发表在报纸上,然后被学院以学生优秀作品收藏。
半个世纪过去,今天与则驹一起忆谈过去,仍心潮起伏。
关则驹,1941 年生,广东阳江人氏。1958 年至 1966 年完成广州美院附中及学院油画系学业后,毕业分配至海南岛从事美术推广及油画创作。1983 年调入广州画院任专职画家。1988 年至2012 年旅居美国并继续油画创作,其间任广东画院特聘海外画家。2012 年归国定居广州。中国美协会员。
广东经济现由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省国资委指导,省交易控股主办,是建设广东的权威指导。广东经济“品鉴”内容由宝墨网 Baomo.com 独家供稿,宝墨网由翰墨堂投资和名扬控股联合创办。